我的第一台 PC

6月 19, 2022 tech stack post

最近 15 寸的 2017 MacbookPro 总是无故重启,我寻思着主板可能有故障,再加上喇叭也早已坏掉,macOS 又不是刚需,趁现在还能卖出一些价钱,我便把它卖给了二手店家。

手上还有公司的两台 13 寸 MacbookPro,应付工作的大多数场景是足够的,可难免有时候会有一些需要更强性能的场景。另一方面,我对 macOS 也有一些不满,我更喜欢 NixOS, 可这两台 Macbook 跑虚拟机无论是 CPU 还是磁盘容量都有些勉强。因而我决定组装一个台式 PC。

我的需求比较明确:安静,低功耗,中等偏上的计算性能,最低的 GPU 性能,将来能按需升级,外观简洁。 将它们翻译成具体的硬件指南, 首先是集显且低功耗 CPU, 但性能需要满足日常开发需要:Intel 12400; 然后是主板,因为 CPU 的换代通常会连带着主板的换代,12 代 CPU 我应该是不会再往上走了,所以我只需要考虑以后换 13 代 CPU 时候的成本,这样的话我最好买尽量便宜但足够 12400 使用的板子。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是电源部分,它几乎没有换代一说,所以我的策略是买最耐用,最稳定且功率能满足非常长一段时间的需求。其他如硬盘,内存,散热则根据主板和 CPU 的参数选择就好。最终的硬件清单:

- 型号 价格 (¥)
CPU Intel 12400 1049
主板 精粤 H610i 420
内存 英睿达铂胜 3200 8Gx2 418
硬盘 铠侠 RD20 500G SSD 389
散热 利民 TS120 mini 206
电源 海韵 SPX750 1299
网卡 Intel AX210 90
机箱 Streacom DA2 银 1200
显示器 戴尔 u2311h 280
鼠标 罗技 M720 180
摄像头 海康视威 DSU62 235
扬声器 漫步者 R10U 66
- - 5832

实话说在组装之前我想不到原来匹配我需求的硬件成本原来挺低的1。因为疫情的原因,这些零件花了陆续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到手中。组装的过程就像乐高积木,挺有乐趣和挫败感。比如组装完毕才发现电源总开关没开启,且需要重新卸掉下它才能摸到开关。

硬件完成之后,软件层面倒是简单明了,使用 NixOS + xfce 作为基本系统,然后在之上安装各种需要的软件。 我是 CrunchBang 的忠实粉丝,它几乎陪我度过了整个大学时光,所以我希望新的系统也能在风格上和 CrunchBang 靠近。考虑到很多 CrunchBang 中使用的软件已经有一些过时,我选取了一些同样功能的替代软件,最终如下:

  • picom:融合窗口(代替 Compton)
  • rofi: 应用启动器(代替 grun)
  • terminator: 终端
  • plank: Dock ( 代替 Docky)
  • xfce-panel: panel bar ( 代替 tint2 )
  • thunar: File manager
  • xfce xfwm: Window manager ( 代替 openbox )
  • blueman: Bluetooth manager
  • pavucontrol: Volume manager

它们在一起工作地非常好,几乎和 CrunchBang 的工作流一样,简单但是有效。

我目前使用它处理日常工作,包括视频会议,重度浏览器使用,VSCode 编写 Go/TS/Python 等,平均温度保持在 38 度,几乎没有噪音。 Perfect.


  1. 这里的电源和机箱的价格其实相对需求来说溢价其实很多,如果按照 500W 电源和普通机箱来算,总价基本在四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