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台 PC
6月 19, 2022 tech stack post最近 15 寸的 2017 MacbookPro 总是无故重启,我寻思着主板可能有故障,再加上喇叭也早已坏掉,macOS 又不是刚需,趁现在还能卖出一些价钱,我便把它卖给了二手店家。
手上还有公司的两台 13 寸 MacbookPro,应付工作的大多数场景是足够的,可难免有时候会有一些需要更强性能的场景。另一方面,我对 macOS 也有一些不满,我更喜欢 NixOS, 可这两台 Macbook 跑虚拟机无论是 CPU 还是磁盘容量都有些勉强。因而我决定组装一个台式 PC。

我的需求比较明确:安静,低功耗,中等偏上的计算性能,最低的 GPU 性能,将来能按需升级,外观简洁。 将它们翻译成具体的硬件指南, 首先是集显且低功耗 CPU, 但性能需要满足日常开发需要:Intel 12400; 然后是主板,因为 CPU 的换代通常会连带着主板的换代,12 代 CPU 我应该是不会再往上走了,所以我只需要考虑以后换 13 代 CPU 时候的成本,这样的话我最好买尽量便宜但足够 12400 使用的板子。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是电源部分,它几乎没有换代一说,所以我的策略是买最耐用,最稳定且功率能满足非常长一段时间的需求。其他如硬盘,内存,散热则根据主板和 CPU 的参数选择就好。最终的硬件清单:
- | 型号 | 价格 (¥) |
---|---|---|
CPU | Intel 12400 | 1049 |
主板 | 精粤 H610i | 420 |
内存 | 英睿达铂胜 3200 8Gx2 | 418 |
硬盘 | 铠侠 RD20 500G SSD | 389 |
散热 | 利民 TS120 mini | 206 |
电源 | 海韵 SPX750 | 1299 |
网卡 | Intel AX210 | 90 |
机箱 | Streacom DA2 银 | 1200 |
显示器 | 戴尔 u2311h | 280 |
鼠标 | 罗技 M720 | 180 |
摄像头 | 海康视威 DSU62 | 235 |
扬声器 | 漫步者 R10U | 66 |
- | - | 5832 |
实话说在组装之前我想不到原来匹配我需求的硬件成本原来挺低的1。因为疫情的原因,这些零件花了陆续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到手中。组装的过程就像乐高积木,挺有乐趣和挫败感。比如组装完毕才发现电源总开关没开启,且需要重新卸掉下它才能摸到开关。

硬件完成之后,软件层面倒是简单明了,使用 NixOS + xfce 作为基本系统,然后在之上安装各种需要的软件。 我是 CrunchBang 的忠实粉丝,它几乎陪我度过了整个大学时光,所以我希望新的系统也能在风格上和 CrunchBang 靠近。考虑到很多 CrunchBang 中使用的软件已经有一些过时,我选取了一些同样功能的替代软件,最终如下:
- picom:融合窗口(代替 Compton)
- rofi: 应用启动器(代替 grun)
- terminator: 终端
- plank: Dock ( 代替 Docky)
- xfce-panel: panel bar ( 代替 tint2 )
- thunar: File manager
- xfce xfwm: Window manager ( 代替 openbox )
- blueman: Bluetooth manager
- pavucontrol: Volume manager
它们在一起工作地非常好,几乎和 CrunchBang 的工作流一样,简单但是有效。

我目前使用它处理日常工作,包括视频会议,重度浏览器使用,VSCode 编写 Go/TS/Python 等,平均温度保持在 38 度,几乎没有噪音。 Perfect.
-
这里的电源和机箱的价格其实相对需求来说溢价其实很多,如果按照 500W 电源和普通机箱来算,总价基本在四千多。 ↩︎